科研路上的攀登者
有志者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关终属楚;苦心人天不负,卧薪尝胆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他曾经放弃旅美机会,成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;他也曾在低谷徘徊,但却从未偏离过梦想的轨道;他怀着对工作的无比热爱之情,他在科研路上继续攀登——他,就是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的蒋勇军博士。
我是土生土长的理工人
2003年9月, 蒋勇军博士完成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的博士后学业后,收拾起行囊,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,陌生的学院———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。“成为大学教师,是 我仔细考虑了好多年的决定,因为我喜欢高校教师这个职业,而且能够从事我喜爱的专业研究是我最大的心愿”。受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分子设计与营养工程重点实验 室良好科研条件的吸引,蒋勇军博士放弃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,成为一位“土生土长”的理工人。他的教学之路是从理工开始的,他的科研事业也是从理工起步的。 在《Proteins》,《J.Med.Chem》,《Eur.J.Med.Chem》,《Bioorg.Med.Chem.Lett》,《J.Mol.Model》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,担任SCI 期刊《Bioorg.Med.Chem》,《Bioorg.Med.Chem.Lett》 和《物理化学学报》审稿人,经过多年的努力,蒋博士开始在国内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领域崭露头角,协助指导众多硕士、博士研究生……五年来的风雨兼程,蒋勇 军博士已一一走过。从刚开始的不适应,到后来的如鱼得水,蒋博士说,在面对逆境时,要学会坚持,永不言弃,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,也绝不可以自甘堕落,即使 明知是在走弯路,也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,不要偏离自己的人生轨道。这是蒋勇军博士的人生信条,也是他以亲身经历对学生的谆谆教诲。
爸爸,你怎么又去办公室了
从事科研工作,必然要放弃很多。科研是一个寂寞的过程,与许多搞科研的工作人员一样,蒋勇军博士的大部分时间也在实验室度过,而这一切又是值得的:2005年浙江省自然基金“CDK2激酶抑制剂骆驼蓬碱衍生物的设计”,2006年宁波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“靶向抗癌中药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设计、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”,2007年国家科技部“863”计划“长链脂肪酸受体信号通路及新型糖尿病等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研究”课题副组长,药物设计子课题负责人,宁波市农业攻关项目“高效饲料与肥料两用添加剂的筛选”,2008年,国家自然基金“糖原合成酶激酶3B结 构与功能的分子模拟研究”……这期间,凝结着蒋博士一次次从低谷中完成的飞跃,一次次为科研奋斗不止的突破与坚持。“科研的代价就是寂寞。我现在取得的成 绩还微不足道,需要继续努力。科研也像登山一样,在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,脚踏实地,这样才能登上科学的顶峰。”为了不断地攀登这座无止境的 高峰,蒋勇军博士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或实验室度过,即使节假日也不例外。以至于七岁的女儿每次看见他出门,便会嘟起小嘴说道:“爸爸,你怎么又去 办公室了?”
被自己的学生惦记是一种幸福
熟悉蒋勇军博士的人都知道,他是一个很善谈、很幽默的人,平时总是和蔼可亲。尽管忙于科研工作,但蒋博士与他的学生之间,总能保持着十分密切友好的朋友关系。一部分已经毕业了的学生更是不忘师恩,在节假日里,还经常会回学校探望他。
“被自己的学生惦记,是一种幸福。”身为人父的蒋博士说起他的学生,脸上露出慈父般的笑容:“我能感觉到学生的真诚,他们来看我使我感到很幸福,这说明他们还惦记着我,他们体会到了当年我的努力和对他们的关爱。”
“也许我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,但我会是一个很好的谈心者。”每当同学们在生活、学习、工作等方面遇到难题时,总会想到走进蒋博士的办公室,找他谈谈心、聊聊天。而蒋博士,也乐于通过自己的生活、学习经历,给予学生一些借鉴与建议。
对于如何处理教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,蒋博士说:“科研是我人生的整个追求,教书育人,我会把自己科研第一手的材料传授给我的学生。”在他看来,科研上的成功对教学也是一种促进。
身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、香港求是奖学金、中国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的获得者,蒋勇军博士总是告诫自己的学生,对学习要投入,因为学习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活态度,而在大学里培养的能力,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。
坚定明确的目标也是成功的关键。蒋勇军博士说:“人生要有目标,目标就像一盏指明灯,点亮了你前进的方向。我就是因为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目标,所以才有动力走到今天。”
“在我的眼里,每个学生都像我的孩子一样,看着他们健康成长、成绩优秀,我真的很开心。”2008年上半学期,蒋勇军博士被评为生化分院“三育人”代表。
足球是蒋博士在工作之余的至爱。作为老师足球队的铁杆球员,蒋博士每周都会积极地抽出时间,参加老师队与学生队的足球比赛,不仅锻炼了身体,排解了压力,还与学生们打成一片,增进团队合作的精神,同时也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。